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学校“青芒逐光”宣讲团进社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两弹一星”精神从校园走向社会,近日,学校“青芒逐光”“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先后走进驻地附近社区及学校,开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激扬奋斗力量”主题宣讲活动。近300名社区党员、居民及青少年参与其中,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共同汲取红色精神养分。

以史为鉴,筑牢党员初心

在金河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宣讲团以“党领导下的核工业奋斗史”为主线,将“两弹一星”研制历程与社区党员的使命担当紧密结合。宣讲员通过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载,戈壁滩上铸国盾”的感人事迹,搭配珍贵历史图片与文献资料,生动还原了科研先辈在技术封锁、物资匮乏的困境中,自力更生突破“两弹一星”技术难关的峥嵘岁月。

“老一辈科学家‘甘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精神,正是我们社区党员服务群众、攻坚克难的榜样!”社区党委书记在交流环节中感慨。现场党员纷纷表示,将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薪火相传,感悟精神时代价值

在十二里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宣讲团以“精神永续,奋斗不止”为核心开展宣讲,吸引社区退休干部、在职居民、创业青年等群体参与。

宣讲员将“两弹一星”研制背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与当代社区建设、个人发展相结合,通过“戈壁滩从零攻坚”与“当代创业干事”的场景对照,解读“两弹元勋”的抉择智慧,并用大国重器发展逻辑,映照社区民生实事推进历程,让听众在历史与现实的呼应中,读懂精神的当代意义。

科技赋能,解读低碳密码

结合社区居民对绿色生活的关注,宣讲团在禹迹社区与龙泽实验小学创新宣讲形式,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核动力低碳发展相结合。宣讲员用“山东海阳核能供暖”“‘核能+氢能’综合利用”等案例,通俗解读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还通过AP1000非能动核电技术等实例,消除居民及学生对核安全的认知误区。

“原来核能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既环保又安全!”社区居民李阿姨听完宣讲后恍然大悟。现场设置的“低碳生活小问答”环节,更是让居民在互动中理解“两弹一星”精神中“勇于登攀”的科学内核,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协同共鸣,凝聚邻里力量

“‘两弹一星’的成功,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协同攻关!”在明月社区邻里活动中心,宣讲团重点阐释“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涵,并结合社区“邻里互助”工作实际,引导居民思考如何以“协同精神”共建和谐社区。

宣讲团还邀请社区志愿者分享服务经验,将“两弹一星”中的“团队协作”理念与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以后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敬老服务,我们也要像科研团队一样,分工合作、互相支持!”现场居民主动报名加入社区志愿队,让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

多维互动,焕发精神活力

在小关东社区,宣讲团以多形式的宣讲模式吸引居民参与。既有“两弹一星”里程碑事件(1964年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试验、1970年卫星升空)的时间轴展示,也有“知识问答赢文创”的趣味环节,更有宣讲员与居民一对一交流“当代如何传承两弹精神”。

“从‘两弹一星’到自主研发芯片,中国人始终靠自己的力量突破难关!”社区退休教师王爷爷结合自身经历,与宣讲员探讨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发周围居民的强烈共鸣。活动结束后,居民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询问后续宣讲安排。

聚焦华龙一号,感悟精神传承

       在茌平区高中高二专场,宣讲团以“华龙一号背后的‘两弹一星’精神密码”为主题展开分享。宣讲员从高二学生已接触的物理知识切入,通俗解读“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核心优势,结合其研发过程中突破的200余项关键技术,对比“两弹一星”研制时“白手起家、自主攻关”的历程,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代科研人一脉相承的“自力更生”精神。现场,宣讲员展示“华龙一号”助力全球低碳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以科研先辈为榜样,在学业中攻克难题、在未来扛起科技报国使命”,不少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分享感悟,让红色精神与青春成长深度交融。

此次进社区宣讲活动,是学校“青芒逐光”宣讲团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走出去、活起来”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走进更多社区、企业,让这一伟大精神在基层一线持续焕发新活力,引导更多人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