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新闻编辑:学工部 发布日期:2018-03-05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现状  
  在我国高等院校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直接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加速,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提升了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然而辅导员现实的角色现状确实令人反思。  
  1.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来源较杂,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还没有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所以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基本上是未经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素质。另外,人们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谁都能做。事实并非如此,辅导员工作并不只是管理学生纪律、评奖学金、查宿舍卫生那么简单,辅导员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教育职责,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做支撑,必须专业化,尤其应强化其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性不强。一直以来,辅导员虽然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然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若从教育分层的纵向来看,辅导员基本上处于高校教师中的底层;从辅导员人员组成来看,大部分也都是无法从事教师岗位的,才求其次做辅导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在他们中间能真正把辅导员当作一项崇高事业来做的甚少,愿意为辅导员事业奉献、奋斗一生的则更少。事实上,辅导员成了一个过渡型职业或是“跳板”而已。曾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每年都有大批辅导员转岗,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作为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追求的重要指标,重视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应该的。然而,因此而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妥的,势必导致他们因没有被积极关注而导致心理上的落差,从而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更多的来自第一课堂,而辅导员是第一课堂的核心。 
  由以上辅导员所表现的现状来看,辅导员角色的单一性及较低的角色评价是导致其不乐观状态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对他们进行角色定位势在必行。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G·H·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用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和行为。尽管众多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和表述的方法不一,但对构成角色的二要素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即认为构成角色的三要素是个体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不断拓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辅导员只有正确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 ,才能从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起工作的热情 ,寻找到工作的动力 ,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 ,逐渐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为此,他们在三要素的要求下,需要扮演着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等多重角色。 
  1.指路者。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人生路该如何走,学生最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们未来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前进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当然辅导员在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方向上,只能起辅助作用,因为在这个追求个性,张扬个性发展的时代里,学生的命运应该由他自己去安排,而不是包办代办,辅导员只能成为指路人,而不是铺路人,授之以渔而非鱼。然而,这里的“指路人”意味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生命与生命交流,生命与生命相互滋润,从而引发一种基于需求的感情与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从心里体会到这种指路作用。 
  2.引领者。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对一件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在多数时候,学生对一件事的看法,往往首先关注的是辅导员对该事的认识和态度,对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许多优秀辅导员都将成为学生膜拜的偶像也是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新时期,这种引领者的角色具体体现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益友,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仟务,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的榜样作用,会激起大学生较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如同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指出的:“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信息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不迷失方向”。 
  3.核心者。基伯(J·R·Gibb)基于集体成员的信赖关系,把“集体风气”分为建立在信赖和和相互支持之上的“支持性风气”(supportive climate)和出现于不信任和相互攻击、防卫之时的“防卫性风气”(defensive climate)。前者是指: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赖;作为组织,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在达成目标方面,多有自觉性和多样性的特色。后者则指: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作为组织强调控制和服从;在达成目标方面,充斥着背后操纵和耍阴谋的作法。可见,支持性班级气氛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提,而辅导员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班级风气的形成上,应该起着核心作用。我们知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个体差异较大,思想活跃,如果想带好一个班,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就能做到的,辅导员必须把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同学的特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只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和谐发展的集体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定的感召力,充分起到核心者的作用。 
  4.整合者。 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辅导员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有其独特群体心理的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和发展竟争的加剧、认知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青年大学生中各种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整合学生心理的角色。辅导员要及时把握社会的需要,了解、掌握乃至控制大学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掌握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表现、成因和处理方法,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上的朋友,引导导他们以积极、开放、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及恋爱,成为生活的强者。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其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重新定位,提高素养,方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