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我为青年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落实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榜样在青年思想引领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团委聚焦新时代团员青年的思想成长与使命担当,精心打造了每周四下午的“青春思享家”系列课堂活动,帮助团员青年实现“价值引领”与“成长赋能”双目标。德科小伙伴们,一起来听课吧!
        
       4月24日,在文化自信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校团委以“青春思享家”系列讲堂为平台,举办非遗传承进校园启动仪式,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搭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桥梁。禹城团市委书记梁明建,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晓,济南少林拳传承人王玉平,德州螳螂拳传承人邴苌虹,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进民,学团工作部部长曹仁德共同出席活动,活动由校团委书记兼学团工作部副部长刘艺博主持。
       非遗为根:传承使命与高校担当
       
       李进民在致辞中指出,非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积淀的“活态基因”,对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民族文脉有重要意义。面对当下非遗传承的“人才断层”困境,他强调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使命。“非遗进校园不仅是一场文化接力,更是一堂生动的育人实践。”他呼吁青年学子以“择一事、爱一生”的匠心精神投身非遗保护,将专业知识与非遗创新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匠心故事:武术承载文化之魂
       
       国家级非遗八极拳八世嫡传弟子、德州市非遗螳螂拳传承人邴苌虹现场分享了他的传承历程。从习武初心到技艺深耕,他生动讲述了八极拳与螳螂拳在禹城的百年传承脉络。“武术不仅是强身之术,更是文化之魂。”邴苌虹表示,非遗传承需打破代际壁垒,他鼓励师生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非遗保护的双向奔赴,让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多方联动:共启非遗校园新篇
       
       在启动仪式上,禹城团市委书记梁明建,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晓,非遗传承人王玉平、邴苌虹,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进民,学团工作部部长曹仁德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非遗文化正式扎根校园。这一举措不仅是学校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更彰显了政校协同、跨界联动的保护新思路。
       技艺展演:传统武术“圈粉”学子
       
       活动最后,王玉平与邴苌虹两位老师分别带来非遗课堂与技艺展演。作为济南少林拳第五代传人,王玉平以刚劲有力的招式展现了少林拳的独特魅力;邴苌虹则通过八极拳与螳螂拳的刚柔技法对比,诠释传统武术的哲学内涵。现场互动环节中,学生上台体验基本功训练,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切身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展演掌声不断,学生们直呼:“原来非遗可以这么酷!”
       此次“青春思享家”非遗传承进校园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学习非遗文化的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此次活动,学校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