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编辑: 发布日期:2021-05-28
2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专业代码:  5603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
( 56)
自动化类
( 5603)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4) ;
金属制品、 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43)
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 2 -02 -07 -04) ;
机械设备修理人员
( 6 -31 -01)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技术员;
自动生产线运维技术员;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淜试技术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技术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技术员
职业面向表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 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 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 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等职业群, 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 自动生产线运维、 工业机器人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 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 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 素质
(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 崇尚宪法、 遵法守纪、 崇德向善、 诚实守信、 尊重生命、 热爱劳动, 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 具有质量意识、 环保意识、 安全意识、 信息素养、 工匠精神、 创新思维。
(4) 勇千奋斗、 乐观向上, 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1  -2  项运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 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能够形成 1 -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 二) 知识
(1 )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 )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 安全消防等知识。
(3) 掌握绘制机械图、 电气图等工程图的基础知识。
(4) 掌握工程力学、 机械原理、 机械零件、 工程材料、 公差配合、 机械加工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5) 掌握电工与电子、 液压与气动、 传感器与检测、 电机与拖动、 运动控制、 PLC控
制、 工业机器人、 人机界面及工业控制网络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6) 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 维护与维修, 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单元的运行与维护等机电综合知识。
(7) 了解各种先进制造模式, 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构成以及制造自动化系统、 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8) 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 维护维修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 三) 能力
(1) 具有探究学习、 终身学习、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具有良好的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 能识读各类机械图、 电气图, 能运用计算机绘图。
  1. 能选择和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 能进行常用机械、 电气元器件的选型。
  2. 能根据设备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
(7 )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 编程和调试。
(8 ) 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
(9 ) 能对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制造单元进行运行管理、 维护和调试。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上倡导专业知识体系加技能模块,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确定重点课程建设门数,以重点课程和实践课程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体现项目课程教学特点和原则:
(1)确定以学生为本走上世界的理念,按着能力本位要求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确定开发校本课程计划。
(2)根据高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成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3)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项目课程实施情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机电行业访谈、问卷调查,召开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研讨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典型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分析,按着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工作阶段设计工作情景,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发展方向确定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
设计软件发展方向:主要课程:机械制图、AUTOCAD、三维建模、3D产品设计、CAD/CAM。
机械加工发展方向: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
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操作与维护。
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实现行业企业的机电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操作岗位和维护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确定本专业的32项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8个行动领域,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8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2个学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构图

 
 
课程体系构建表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减速器拆装
减速器典型零件图的绘
减速器的测绘
减速器常用件设计
绘图、读图与测绘 机械制图与
计算机绘图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低压配电柜的装配与调试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
电工维修 电工电子技术
带传动设计
链传动设计
螺纹传动设计
齿轮传动设计
轴设计
机械产品设计 机械设计技术
(含力学)
简单轴类零件加工与测量
阶梯轴类零件的加工与测量
带圆锥面轴类零件的加工与测量
螺纹零件的加工与测量
机械产品制造 机械制造技术
(含材料、热处理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继电接触器线路连接
工厂供配电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电机与电气维修 电机与电气控制
液压基本回路的安装与调试
气动基本回路的安装于调试
PLC控制线路的安装于调试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于调试
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
机电产品自动控制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液压与气动技术
PLC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简单轴类零件自动加工
带圆弧零件自动加工
螺纹加工
平面与轮廓铣削加工
内腔铣削与挖槽加工
机械产品数控加工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曲面与实体造型设计
二维铣削加工
三维铣削加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CAM技术
3D产品设计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 实训、 实习、 毕业设计、 社会实践等。 实验实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 社会实践、 跟岗实习、 顶岗实习由学校组织在装备制造类企业开展完成。 实训实习主要包括钳工实训、 电工实训、 机械加工实训、 机电控制实训、 跟岗实习、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等。 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和 《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类 别  开课所属   能力培养          内   容      课   程
通史教育课程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理论 创业过程、创业计划、创业风险创业法律    创业培训
组织管理能力 团队管理、化解矛盾、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模式开发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体育与健康
职业道德素养 创业思维、价值观、洞察力、
敏锐度、责任感、伦理。
专业教育课程 院系专业限选课程 与专业相结合 专业性、针对性、特殊性 毕业设计
创造思维与创造开发现代企业管理、
信息科学与社会
学校公共选修课程 与行业相结合 职业性、针对性、分类性
 
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通史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贯穿在整个教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学院及院系相关公共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通过学校基础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创业过程、创业计划、创业风险和创业法律的理解及具体实施方法,通过创新毕业设计课程具体检验学生的创新成果。
(四)劳动教育体系
本专业劳动教育体系应包括专业实践课、实习实训课、公益劳动周、劳动(卫生)实践课及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理念,打造新一代的技术人才。
七、学时与学分
(一)学时、学分安排
总学时数为2884,每16-18学时计1学分,共计 176 学分。
(二)学分安排
公共基础课程33学分,专业基础课程47学分,专业核心及拓展课程5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技能选修课程4学分,公共任选课程6学分,集中实践模块30学分,共179学分。
 
八、学时、学分分配汇总
(一)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
3 教学环节分配表
  

学期
教学
周数
综合
实践
整周专
业实习
顶岗
实习
机动及
公益劳动
军训及
入学教育
毕业
制作
考试
考核
毕业
教育
学期
周数
寒暑
假期
合计
16       1 2   1   20 5 25
15 2 1   1     1   20 7 27
15 1 2   1     1   20 5 25
16   2   1     1   20 7 27
12 2     1   3 1 1 20 5 25
0     18 1       1 20   20
合计 76 3 5 18 6 2 3 5 2 120 29 149
说明:(1)第五学期14周教学周数包含毕业设计在内,设计与教学同步进行。
     (2)第五学期考试1周包含毕业答辩在内。
(二)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实践
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6 16 13 18 16  
人文素养
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2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58     2 2      
3 大学英语 6 96   4 2        
4 高等数学 6 96   4 2        
5 信息技术 4 64   4          
6 体育与健康 4 64   2 2        
7 形势与政策 3 48   每学期12学时课外讲座    
8 军训及军事理论 2 32   2 每学期8学时课外讲座    
9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28           2  
10                    
11                    
小计     33 518   18 8 2   2  
专业基础课程 1 机械制图 8 128   4 4        
2 AutoCAD(计算机绘图) 4 64     4        
3 电工电子技术 8 128   4 6        
4 机械设计技术(含力学) 7 116     4 4      
5 机械制造技术(含公差) 6 104       4+4      
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 52       4      
7 电机与拖动 5 90         6    
8 液压与气压传动 5 90         6    
  9 数控车编程与加工 6 120         4+4    
                     
小计     52 892   8 18 16 20    
专业核心课程 1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 7 108         6    
2 运动控制技术 3 52       4      
3 工业机器人编程 4 64           4  
4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6 96           6  
5 智能制造技术 6 64           4  
6 单片机 3 52       4      
7 电力电子 6 64           4  
8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6 96           6  
  9                    
小计     41 596       8 6 24  
               126 2006   26 26 26 26 26  
 
(三)专项实践进程安排表
整周实践、实习进程安排表
序号 实训实习内容 学分 学时 按学期分配
1 军训 2 32 2W          
2 金工实训 1 16   1W        
3 电子实训 1 16   1W        
4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2 32         2W  
5 课程设计 1 16     1W      
6 专业实习 4 64     4W      
7 顶岗实习 19 304           19
总    计 30 480 2W 2W 5W   2W 19
 
(四)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人文素质修满6学分,专业选修课修满4学分,专业技能修满4学分)
类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实践
学时
学时安排
人文素质选修领域 1 文学著作赏析 2 30     2        
2 应有文写作 2 30         2    
3 书法 2 30     2        
4 礼仪 2 30         2    
5 现代企业管理 2 30       2      
6 信息科学与社会 2 30       2      
7 现代社会学 2 30       2      
8 创造思维与创造开发 2 30         2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0     2        
专业技术选修领域 1 工业机器人运动控
制技术
2 30 16     2      
2 模具制造技术 2 30 16       2    
3 现代制造技术 2 30 16         6  
4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
与调试
2 30 16       2    
专业技能选修领域 1 国家绘图员 4 60 60     6      
2 电焊工 4 60 60     6      
3 钳工 4 60 60       6    
4 车工 4 60 60       6    
5 维修电工 4 60 60       6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概述,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1.队伍结构
表14  专兼职教师结构分析表
专兼职教师比例:                              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
学缘结构 100%
双师型结构 60%
职称结构 初级:2人  12.5%    中级:7人 43.8%     高级:7人   43.8%
 
2.专任教师
所有任课教师全部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机械设计制造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机电类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群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有正高级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禹城通裕集团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各个教室均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为保证学生充足的实践学习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应配备金工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实习工位应满足2—3人/工位的要求。
3.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为保证学生的校外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应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数控技术专业相关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按照规范程序,严格选用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同时,学校可适当开发针对性强的活页式校本教材,建立相应政策支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特色教材建设,注重教材体例、结构、
内容、实践及实用性,不断提升教材编写质量,注重教材建设成果的层次性,形成一批富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教材建设成果。
(2)图书资料配备要求
本专业相关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且定期更新。利用院校图书馆资源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图书资源的需求,不断关注专业新领域新动向,及时向图书馆等部门汇总相关图书信息,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图书阅读的需求,生均图书不低于60册,及时补充最新的前沿书籍。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
注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以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本结构,注重课程网络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维护课程教学平台内容,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开发和配备一批优质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虛拟仿真软件、网络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
提倡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人文素养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4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作业完成等)占25分;职业能力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40分,其中学生考勤10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学习成果展示、作业完成等)占30分。
2、专项实践考核
(1).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按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要求评定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30%)、审阅成绩(30%)和答辩成绩(40%)折算后按优(90--100),良(75--89),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评定等级。
(六)质量保障
1.学校层面: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深化办学理念,创新质量文化工作,完善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从学校、系部层面系统设计内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目标体系、标准体系与制度体系,建立基于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围绕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构建并运行基于“五纵五横”为逻辑结构的“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校院二级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2.系部层面:(1)在管理理念上,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以技为先,以学为尊”的服务育人宗旨,实现管理观念的变革;(2)在管理思想上,强调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教与学;(3)在质量控制上,牢固树立新时期造就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质量观——口径宽、素质高、技能强;(4)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积极构建具有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5)在管理措施上,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完善管理体系。
十、毕业要求
依据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本专业的学生在全学程修完本方案所有课程,方能准许毕业并获得规定的毕业证书。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176学分(其中选修课学分不低于14学分),必须修完所有职业能力课程。
(二)证书规定
1、毕业证书: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大专)。
2、基本技能证书: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至少取得一种选修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九、考核评价
(一)课程考核
提倡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人文素养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5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作业完成等)占35分;职业能力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6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学习成果展示、作业完成等)占45分。
(二)专项实践考核
1.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按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要求评定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30%)、审阅成绩(30%)和答辩成绩(40%)折算后按优(90--100),良(75--89),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评定等级。
十一、其他说明
1.根据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程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执行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专项实践环节。
2. 为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院本课程开发应用,经教务处批准后,指导性教学安排作为教学实施方案可适当微调。
3.课程安排以及考核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实效。
4.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可根据大赛成绩及学院相关规定折合为相应学分。
5.其他未尽事宜,遵照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