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里,时常传来阵阵笑声与热烈的讨论声,这里正是李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普车加工实训的课堂。凭借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以及亲切自然的教学态度,李老师将原本枯燥的普车加工实训课,变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 “欢乐课堂” 与 “成长课堂”。
走进李老师的实训课堂,便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普车加工的原理,李老师总是能想出各种新奇有趣的方法。在讲解刀具角度对切削效果的影响时,他没有直接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刀具比作 “厨师手中的刀”,生动地比喻道:“这刀具就像咱们切肉的刀,角度磨得好,切起来才顺滑省力,要是角度不对,肉都得被扯烂咯,咱们的零件加工也是这个道理!” 形象的比喻瞬间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在欢笑中轻松掌握了关键知识点。
李老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传统模式。他善于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将复杂的实训任务转化为一个个趣味十足的挑战。在练习对刀时,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他就地取材,用废旧针线做出的教具,把铁丝弯曲成一定的路径,固定在卡盘上,把另一段装夹在刀架上,让学生进行走刀练习,操作刀架沿卡盘上的铁丝的曲线路径进行运动,学生使用时,简单,安全,直观,有趣。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出谋划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了普车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课堂上,李老师亲切自然的态度更是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从不以 “严师” 自居,而是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交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走到学生身边,耐心指导。“别着急,慢慢来,咱们一步步来解决!” 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们放下了紧张与不安,更加大胆地尝试。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犯错,因为他们知道,李老师会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李老师用他的智慧与热情,为普车加工实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用幽默的语言点亮学生求知的渴望,用亲切的态度温暖学生成长的道路。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李老师正以自己的方式,培育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书写着属于他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