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智能制造学院 >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数字化转型与实施研究

智能制造学院龙江周老师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数字化转型与实施研究》(编号JCHT2024151)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课题针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系统构建了数控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框架,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德科模式”。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课题组采用“产教融合、技术赋能、系统重构”三大路径:
1.需求精准锚定
调研山东省数十家数控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岗位群→职业活动→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四层分析法,提炼出4大岗位群、10类职业活动、45项工作任务、200条核心能力标准(图1)。

 
明确企业对学生数字技能的六大要求:数字化设计仿真、智能设备编程、数字化工艺管理、数字化质量控制、工业互联网应用、持续创新能力。
2.课程体系重构
打破传统“机械+电气”课程框架,构建“三层融合”课程体系(图2):

 
基础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传统课程数字化改造;
核心层:新增《多轴数控加工》《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数字化检测技术》等融合课程;
拓展层:开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等前沿课程。
3.师资队伍赋能
建立“培训-教研-科研-激励”四维提升机制(图3):
定制CAD/CAM、MES系统等数字技术培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数字技能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教师获省级技能奖项。
4.教学场景革新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6门核心在线课程,实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测评”全流程数字化,引入虚拟仿真软件模拟数控加工场景,解决实操教学资源瓶颈。

二、标志性成果
1.教学资源开发
建成《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编制活页式校本教材《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制定数字教材开发五大标准。
2.实训环境升级
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集成三坐标测量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模拟企业生产全流程。
3.师资能力提升
培养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12人,获省级大赛奖项1项。
4.理论创新
提出“数字化设计→制造→检测→管理”能力培养主线,形成《高职数控专业数字化教学实施指南》。

三、实践影响与意义
1.人才培养提质
学生掌握多轴数控编程、MES系统操作等前沿技能,2024年获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产教深度融合
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匹配度提升40%,合作企业参与人才标准制定达3家。
该课题直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将企业能力标准转化为教学实践,其三层课程体系和数字教材开发规范对职教数字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返回

© 2024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