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继续教育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主题教育第三期读书班▏继续教育系党支部集中学习内容概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和《论党的自我革命》领悟要义: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把总书记的嘱托和指示牢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教育工作的强大力量,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更好地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在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教育工作。
       一、如何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 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党的教育方针百年薪火相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作出的深刻阐释,充分显示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成为指引人民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的光辉灯塔。
       第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决定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系列部署置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全局谋划之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各方面,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方面不断开拓前进。
       第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全党全社会应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凝聚强大合力。当前,要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把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谋生发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环境,三者构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链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就是要求学校系统、家庭家长、社区社会、职场及网络等各方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协调行动,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立德树人成果,帮助所有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一)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既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这与我们党积极回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力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准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是分不开的。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成功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从而更好地把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二)始终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我们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创造性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新时代鲜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都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保民、安民、富民、乐民”等思想的滋养,得到了“合则强,孤则弱”等思想的启迪。正是因为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始终着眼于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信服和践行,指引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为当代中国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返回

© 2018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